常去邻家看 生意不清淡


《销售与市场》1994年第九期, 2000-08-22, 作者: 顾小平, 访问人数: 806

  做生意不能与同行隔绝,必须经常到同行中去调查了解,要善于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经营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俗话说得好:“常去邻家看,生意不清淡。”  

  “邻家”,从微观上看,是左邻右舍的相邻店铺;从宏观上看,是相关联的同行商店。“常去邻家看”,就是说搞经营做生意同行间要常来常往,邻里间要互通信息、互通行情。无论是串门聊天,还是外出活动,经营者要注意捕捉对自己有所启发的经营谋略、经营措施、理财方法、推销经验等情况。这样,就便于把自己的经营纳入同行业中的较高层次,保持竞争中的优势。  

  要想做到“生意不清淡”,必须善于学习。人的认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一方面需要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则需要从主体之外,从社会上其他人的经验中,吸取间接的经验。  

  经商的直接经验是宝贵的,同行业间,邻里商号间,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诸如市场情势、物价高低、原材料供应状况、社会对商品需求情况以及顾客对商品的反映和要求,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能“常去邻家看”,经常取得有利于自己的经营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活动,改进经营措施,就能赢得顾客,更多地推销产品,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反之,经营者如果割断与同行业、领里商号的联系,不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不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措施,孤家寡人地独立经营,就有可能落后于市场形势,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清淡。  

  被称为“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周励,经营上就很注重借鉴美国巨商们的成功之道,她能白手起家,在短期内开创出自己的事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善于观察和借鉴的优秀素质。  

  据周励自己讲,她每次上百货商店,都带着纸和笔,都特别注意各家商店销售商品的种类、款项、价格和产地,只要看到中国有可能出口的商品,就立即一一记下。然后,与中国的外贸部门迅速联系,一旦确定国内能够生产同类产品,周励会竭尽全力使中国产品打人美国市场。  

  1988年初,周励在一家百货商场突然发现了两条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用木珠串起来的门帘。不由回想起在上海郊区时自己也见过老奶奶用木珠和桃核编的门帘。  

  “你想买这门帘吗?”一个售货员走到周励面前,打断她的沉思。“不,我不买。”周励急忙回答道。等那售货员走开后,她迅速看了一下商标,是韩国制造的;再一看价格,好贵130.00美元一条!中国有的是木株、手珠和桃核,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编织门帘的传统。她在瞬间作出决定:“做木珠门帘!”  

  于是,周励拿出准备好的本子,精心描绘起门帘的款式,丈量着门帘的尺寸。当天晚上,周励就给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发了传真,向他们发去了门帘的尺寸、款样和要求、报价。第二天她就收到回音,每条价格只有6美元。接着她又对门帘重新设计,寄回国内。  

  终于,中国生产的质量好、款式新门帘不断地进入了美国市场。由于中国产的门帘价格较低,售价25美元以下,比韩国货显然有竞争性。到1989年底,周励向美国 DC进口公司推销了50个货柜的木珠门帘,她从中得了一笔可观的佣金。现在国内各个口岸都向美国出口门帘。短短几年时间,韩国的木珠门帘在美国市场上已不见踪影了。  

  借鉴他人的经营之道,吸引别人的成功经验,这是聪明生意人发财致富的一个妙方。只要发现“邻里”的方法可为我用,就应设法了解其中的奥秘,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开发经营。但是,商界竞争日益激烈,要能准确地了解别人的经营之道并不容易,有时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  

  在美国,有的公司专门招了一些“间谍顾客”。他们每天到各大百货商店去,东看看,西走走,随时把新产品、新款式和标价、产地记下,以此来掌握市场动向,为设计和推出新产品作参考。  

  因此,我们商界的诸位朋友们,请时时牢记这句话:“常去邻家看,生意不清淡!

 

摘自(http://www.emkt.com.cn/article/28/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