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励
▲雪龙船在特拉诺瓦湾作业,缷运新站建设工程机械——吊车、装载车、挖掘机。杨惠根发自南极
我和中国极地中心主任杨惠根博士相识于2012年初上海戏剧学院南极《极境》演出,惠根和我的老友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陈积芳、上戏副院长葛朗三位共同担任这部优美舞剧的总策划。我当初简直不敢相信这位温文儒雅,目光略微羞怯的苏州籍博士曾担任北极“黄河”站站长, 南极之巅冰穹A“昆仑站”创建领队,他还在因环境恶劣而震惊世界的南极日本“昭和”站参加越冬考察——曾几何时一位叫“福岛”的科研员在暴风雪中走出基地建筑时,被35米/秒的暴风席卷而去, 直至七年后才发现冰雪遗体。从认识惠根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在舞剧中我看见惊人一幕:在惠根担任25次考察队领队创建南极冰穹A昆仑站紧张日子里,科考队员徐霞兴驾驶雪地车作业突然坠入冰隙被海水淹没,身陷灭顶之灾的徐霞兴挣扎着从海底冲出雪地车玻璃窗上浮,伸手抓住冰窟边缘,再过几十秒他就可能被冻死,在指挥台的杨惠根发现情况立即派队员奔去抢救,徐霞兴靠本身的勇气智慧和队友即时赶到捡回一命!另一名中山站队员执行任务时也落入冰缝,坠滑万丈深渊幸而被冰桥接住,几十米冰窟冻僵数小时,最后拨通卫星电话,队友赶到抢救脱险!惠根经常讲:“把每一个科考队员带回家,这是每次出征我的最大心愿。”
惠根博士睿智内敛,个性谦和,作为成就卓越的科学家他从不谈及他自己。雪龙号出征前,2017年10月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主席、史学家苏珊·巴尔(Susan Barr)访沪演讲,这位英国女科学家是杨惠根的国际合作伙伴,也是国际极地遗产委员会(IPHC)的创始主席,《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的作者,剑桥大学研究员大卫.戴在前言中专门向苏珊致谢。苏珊·巴尔女士对中国极地科学事业和杨惠根赞口不绝。午合影时作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副主席的惠根却坚持坐在最边上的一个座位,硬让我和上海科协原副主席陈积芳分坐苏珊主席两旁。午宴后苏珊一再叮嘱惠根在建站期间小心保护“难言岛”历史遗迹。自2012年我和惠根相识至今,我六次远赴南北极,并在惠根协助下探访雪龙号和长城站, 结识了三位2014南极国际大救援英雄:雪龙号船长王建忠,政委王硕仁, 2016长城站站长、极地气象专家张林等朋友。他们三人朴质热情,兢兢业业,是2014国际大救援协助雪龙号脱险的关键人物。我被中国极地考察队的崇高情怀、无私奉献深深感动,他们和杨惠根一样是民族英雄,是东方的沙克尔顿!
2017圣诞前夕,我结束了南极点与南美之旅返回纽约,12.21号收到惠根微信,他责任重大极其繁忙,想象中他如同其他科考队员一样,在紧张工作一天进入船舱入睡之前,利用雪龙号卫星通信系统与亲人挚友微信交谈,放松心情。雪龙号——纽约,撼动心扉!
“周老师好,
很高兴收到您完成地球极限之旅的南极点旅行顺利回到美国,感谢分享关于世界顶级研究项目冰立方等南极点的精彩见闻和深刻思考,还有很多精美的照片和视频。
报告一下考察队情况。今年我们在罗斯海和特拉诺瓦湾恩克斯堡岛(难言岛)新站周边都遇到了严重的海冰冰情,雪龙船已破冰航行累计3000多公里,超过历次南极考察。说两件特别的事:
1. 今年在新站近岸意外出现了一块500米宽、2米多厚的乱冰,新站建设原来小艇抢摊登陆的物资缷运方案无法实施。考察队及时调整方案,实施了Ta32直升机吊运作业,打了一个漂亮仗,用2天时间迅速地将340吨、约三分之二的建站物资安全部署上了岛。但因挖掘机、吊车等工程机械装备没能上岛,新站建设工作只好推迟到后面实施。
2. 雪龙船在罗斯海冰区航行中接连遭遇了两个温带气旋,这些气旋一方面搬运压实冰区海冰,把雪龙船围住,另一方面带来大雪天气,能见度不足百米,雷达回波上也是满屏雪花,致使船舶无法航行,我们被迫在同一海区等候超过了96小时。所幸昨天气旋已经离开,雪龙也迅速彻底地离开了浮冰区,目前正航行在海冰冰缘之外、中山站方向。
尽管遇到海冰、气旋等自然障碍,及时调整了航海和作业方案,考察队现在一切都正常,队员精神饱满。
谢谢一路惦记关爱! 想念您……”
我回复:“惠根,感谢百忙中留言!难言岛近岸500x2米的巨大乱冰,雪鹰直升机立功!您和团队太不容易了!雪龙船四天四夜陷在罗斯海狂风暴雪浮冰中,让我想起沙克尔顿的'坚忍号'在威德尔冰海中命悬一线!”
惠根回复:
“周老师好。气旋强风把一些几十至上百公里大冰推挪到一起,这些冰厚又超过雪龙船破冰能力,因此雪龙只能在这些大块浮冰间行成的冰间(狭小水塘)里机动,保持不被困死,确认了船舶安全没有大的问题,所以队员们虽然着急时间流逝但总体情绪也还稳定,怕给家里添堵,没让媒体渲染。”
……
惠根:“沙克尔顿那时候是帆船,我们使用现代破冰船,安全和幸福多了……”
惠根:“恩克斯堡岛周边的那块冰确实是个问题。一个期待,希望在我们完成中山和大洋调查作业后回去时,那块冰能在潮汐以及风和洋流共同作用下离开新站岸边。”
我回复:“ 祈祷一月份500X2 海冰离去!……沙克尔顿“坚忍号”那时与世隔绝,你们也有极大危险。保重啊!”
惠根:“是,一个多世纪过去,南极的气旋、强风、大雪、海冰、巨浪依旧,须时刻警惕,确保船舶和队员生命安全。”
圣诞夜我发了一张在南极冰原与帝企鹅合影,以及在第五大道圣派翠克大教堂平安夜的视频:
“惠根,纽约平安夜,祈祷雪龙34平安归来!”
圣诞节收到惠根从雪龙发来回音:
“谢谢周老师来自纽约的祝福! 考察工作还算顺利,当地时间后天(27日)早晨到达中山,今天下午(圣诞节)刚做完中山站夏季作业战斗动员,晚饭给中山站越冬队员壮行送别。”
我眼里浮现惠根在雪龙船作战斗动员报告,越冬队员个个意气风发,精干英俊,就像2016元宵节我在长城站遇见的张林站长和越冬队员们一样。
12月28日接到惠根“雪龙”微信回复:
“周老师好!昨天早晨06:00经过一天一夜艰难破冰,雪龙船突破密集浮冰区进入了中山站周边陆缘冰,陆缘冰冰厚1.5米超出雪龙船破冰能力。雪龙船已停止破冰,目前距中山站38公里,考察队昨天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察物资和站用燃油直升机吊运作业,同时全面展开了中山站夏季科学考察、雪鹰号固定翼飞机航空调查……考察队指挥部和雪龙船计划在中山站作业8天,在元月4日撤离中山前往戴维斯海执行海底勘察和地球物理调查。”
▲雪龙船在特拉诺瓦湾作业,缷运新站建设工程机械——吊车、装载车、挖掘机。杨惠根发自南极
元旦,时代广场倒计时盛会以后,凌晨我回看央视看到惠根坐雪鹰直升机慰问中山站科考队员的画面,开心极了!
“惠根,我在央视看到您了!”
1月2日,惠根微信:
“中山站直升机吊运作业第六天…海冰厚度还是有1.4米,雪龙依然在38公里外,幸亏考察队有强大的Ka32直升机。”
1月6日:
“周老师好,是的,我们两天前离开中山站了,现在普里兹湾做海洋环境调查,之后我们将返回恩克斯堡岛(难言岛)继续新站建设。”
我回复:
“惠根好,谢谢英雄!雪鹰飞行员为民族大业立功!他们太可敬了!期待春晚和雪龙号科考队见面!”
1月9日 惠根来函:
“春节时,我会带着全体考察队员在雪龙船前海冰上向全国人民拜年。”
我回复:“惠根,太棒了!期待在春晚见到您和全体雪龙英雄!”
1月13日,我发往雪龙:
“惠根好!您回到难言岛了吗?那块浮冰是否移动了?念念!有空告诉我!”
惠根回复:
“周老师好!
雪龙船预计16日到达恩克斯堡(难言岛),从卫星遥感图看,那块冰的大部分已被吹走,但沿岸还有30米左右海冰残留,我们正在拟订各种实施小艇抢摊的作业预案,放心吧,考察队有许多富有智慧、勇气、坚韧和经验的队员,我们一定能找到战胜难题的科学办法。”
▲雪龙船在特拉诺瓦湾作业,缷运新站建设工程机械——吊车、装载车、挖掘机。杨惠根发自南极
1月13日傍晚8:20,雪龙是午餐时间,我和惠根语音通话16分钟,讨论难言岛浮冰和抢滩登陆问题,我记得1904年英国对陷于浮冰中的斯科特“发现”号实行救援,他们用炸药炸开了坚冰,“发现”号得以在冰封中解脱出来。听到惠根在雪龙号的声音好亲切,海冰一再挡道,难言岛登陆太不容易了!
1月16日,好消息传来:
“谢谢周老师关心,一台挖掘机刚刚顺利上岛。”
“惠根,难言岛周围浮冰移开了吗?登岛进程都顺利吧?”
惠根回复:
“周老师好。
恩克斯堡岛(难言岛)外海冰已离开,只在近岸残留一些着地海冰,正好为我们利用,成为小艇抢摊登陆的一个海冰码头。昨天考察队已将新站建设的工程机械装备部署上岛,今天利用小艇进行重型物资,新站建设进展顺利。"
"……今天缷运重型物资……"
我回复:“上帝保佑!太好了!每次看到您留言都非常振奋,您一直意气风发!老天会帮助我们建设一个最好的的科考站!”
▲南极恩克斯堡岛(难言岛),新站站址鸟瞰图
我激情澎湃,回复惠根:
“刚陪朋友看歌剧回家。我越来越爱‘难言岛’了!在亚马孙网站发现一部名为《难言岛》的历史剧本,描述英雄时代人类的科考探险与坚忍毅力!难言岛相遇‘雪龙’号,一个大时代的交替!中国站在南极国际方阵第一线,多么令人振奋啊!”
“惠根,岛上冰洞遗迹您看到了吗?您一定会下令好好保护的!(苏珊主席一再叮嘱的)”
“惠根,百年遗址四种语言铜牌,内容感人,冰洞受南极条约体系保护!太珍贵了!您看到了吗?一定去看看!手机拍一张照片给我好吗?”
惠根:“一直在作业,下午我上岛去看看……。”
1月18日凌晨,惠根发来一张照片,写着:
“斯科特科考队冰洞遗址前”
▲2018. 1 难言岛(恩克斯堡岛) 中国南极第34次考察队领队杨惠根在斯科特北部支队探险队越冬冰洞遗址前
茫茫白雪中,他穿着橘黄色绣有五星红旗的科考队制服,带着墨镜,手持照相机,看上去年轻精干,身后是冰洞与四国文字遗迹铜牌,看到这张照片太感动了!几小时前他还在紧张指挥运送大型建站物资!下午来到这里瞻仰英雄时代历史遗址。“难言岛” 中国南极第五科考站 与绚烂历史相交辉映!惠根身后的四国语言铜牌刻着:
"Campbell 's igloo, Inexpressible Island,
this site is a historic monument
and preser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nce provisions of
the Antarctic treaty .
This commemorates Scott's
northern party,
who build this igloo in 1912."
“坎贝尔的冰洞,这是一座按照南极条约体系保存的历史遗址纪念碑,以纪念斯科特探险队北方支队,他们在1912年建立了此处冰洞。”
▲难言岛 “南极条约”体系历史遗址 :四国文字介绍斯科特探险队坎贝尔北方科考队藏身冰洞
我好感动!立即回复:“惠根,照片看到了!太好了!犹如和您一起来到冰洞面前!
坎贝尔,了不起的人物,在《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书中多次读到这位特拉诺瓦号皇家海军第一长官!1911年他曾遇见过阿蒙森的“前进号”,登上挪威船与阿蒙森寒暄,并汇报给正忙于沿南极点建立食物站的斯科特。107年过去,雪龙号:我们来了!南极精神薪火相传!”
19号凌晨,我写到:
“今晚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爱情、背叛、嫉妒与死亡,艺术永恒主题。《间奏曲》本该凄美哀伤,却突然有一种与爱情无关的极地思念在绝美旋律中飘荡,舞台上的星星点点千万盏灯朦朦胧胧变幻成罗斯海第34次科考队,眼前浮现挚友杨惠根和他的队员们在难言岛艰苦创建第五科考站站的情景……思念、祈祷、心潮澎湃。从歌剧院回家,收到你凌晨从雪龙号发来的照片,拍摄于难言岛斯科特北方科考队冰洞遗址前。天赐重任,雪龙英雄们绝不会辜负斯科特、沙克尔顿、阿蒙森这些伟大的名字!”
发完微信,夜已深。喧闹的城市此时万籁俱寂,我想起斯科特临死前最后一封写给祖国的遗书:“我并不后悔这次远征,它展示出英国人能够承受苦难,互相帮助,即使面临死亡也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坚忍和刚毅。”他的遗书是写祖国的,也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却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走向永恒。我还想起沙克尔顿的一句话:“我们的确没能到达南极点,但后来者可以追寻我们的足迹,如果他们失败了,人们还会继续。因为我相信,探索未知之地是人类的天性。唯一真正的失败,是我们不再去探索。”
雪语冰灯,当“雪龙”遇见沙克尔顿——此刻,我看见惠根和他的伙伴们正在沉寂百年的难言岛冰原升起一盏明灯,他们同百年前斯科特探险队坎贝尔北方支队一样,为祖国荣誉、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不畏艰险,英勇奉献,在探险先驱和百年历史遗址旁将飘扬起中国南极第五科考站的五星红旗!
《难言岛平地起“红楼”》
一月底,笔者第四次去南极, 第三次来到东南极天堂湾。此时不由思念起在西南极的惠根和他的科考队。2月1日从南极天堂湾发雪龙微信:
“惠根,此时此刻,海上升明月。您还在难言岛建站吗?一切顺利吗?”
惠根回复:
“新站的前期准备工作仍在继续,我现在雪龙船上,正在进行罗斯海调查。”
我脑子里还是1月16日“第一台挖掘机刚刚顺利上岛”的印象 ,担心岛上风太大,天太寒。我问惠根:“难言岛建站队员有地方住吗?有暖气、厨师吗?”
惠根:“已有安全临时屋。”
2月7日,笔者回到纽约,在时代广场AMC影院看完在惠根担任科学顾问的大片《南极之恋》,赞叹之际突然收到惠根发来的惊喜报道:短短二十多天(长城四十天),难言岛居然平地起“红楼”,大型喷绘“CHINA”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宏伟整齐的红色临时建筑上“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横幅在阳光下闪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27名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向国旗行注目礼。“这一刻庄严而神圣,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正式在这里选址奠基!”
“这一刻
骄傲而自豪
中国极地科考事业
再次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完)
>>>相关阅读
中国南极科考队拜年背后(一) | “冰冻地狱”里正在崛起中国第五座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队拜年背后(二) | 南极点上那些永不屈服的英雄故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