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细节的解读

 

对于细节的解读
细节 1: “他看上去比我大四五岁,身材魁梧,气质潇洒,眉宇间充满一股英气,特别是那两道 飞向两额角的浓浓的乌眉和明亮深邃的大眼睛,加上白皙细腻、胡子刮得很干净的面孔,给 人一种人品出众的感觉。 ”这是周励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中,在钱塘江大桥上初次 偶遇裴阳 (她的初恋情人) 时对他的描述。 这一细节描写准确细致的刻画出了一个充满灵气、 外表整洁、富于智慧、气度非凡的大男生形象。读到“两道飞向额角的乌眉”时,我便开始 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浓眉。 魁梧的身材一般会让人联想到不修边幅, 然而作者对于白皙细 腻、 胡子刮得很干净的面孔的叙述立刻让读者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们似乎可以从字里行间感 受到裴阳身上那浓浓的书卷气息,我迫切地渴望知道他那深邃的大眼睛背后看到的是什么, 他又在想着什么。很明显,这样一个气度不凡、才气逼人的人物,总是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也难怪作者在遇见裴阳的第一次便深深地将这样一副脸孔深深地印入脑海之中。 而且这一细节描写还成了故事发展的一条叙事线索, 与后文中对裴阳的描写形成了呼应。 “他比一个月前我在大桥上遇见他的时候更潇洒了, 穿着一件雪白的衬衫, 领子笔挺的翻开, 套了一件米色开司米毛衣,他看人的时候,目光总是咄咄逼人,这是一双中国南方的、深深 凹陷的眼睛, 乌黑的眸子透过长长的睫毛发出摄人心魄的光芒, 他的鼻子不很挺, 嘴唇很厚, 但棱角分明。 ”这段描写是作者在叙述她与裴阳第二次偶遇时,她眼中看到的他。还是抓住 了对眼睛及目光的描写, 深深凹陷的眼睛与之前所写的深邃的眼睛相呼应, 更突出了裴阳的 睿智和深沉的特点。同时增加了鼻子与嘴唇的细节描写,此时,读者的脑海中已可以清晰的 勾勒出一个棱角分明的脸庞。 “四人帮”被抓后,裴阳由于牵涉其中,受到了严格而冗长的审查。他被关在一个密不 透风的小屋里,除了写检讨和交待外,就是打扫地板和走廊。下面一小段是对此时作者见到 的裴阳的细节描写。 “裴阳第一次来我家时,居然卑微的躬下身子向我丈夫鞠了一个躬,我 惊讶的发现他那气宇轩昂、 睥睨一切的自信已全然不见, 代之的是温和的微笑和时而凝滞的 神情。他那浓密的黑发已变得蓬松细软,声音变粗,只是他那双眼睛已然没变,还是那么深 邃、具有魅力,白衬衫的领子也依然很硬很挺。 ”当昔日的自信和睿智被消磨殆尽后,剩下 的就只是一副空皮囊。 呆滞的神情、 蓬松的头发都表现出了裴阳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痛苦。 对于一个满腹才情的人而言, 精神上的折磨总是比肉体上的折磨更为彻底和无法承受。 然而, “他那双眼睛已然没变,还是那么深邃、具有魅力,白衬衫的领子也依然很硬很挺” ,对于 这一细节的表述, 我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是, 此时的裴阳对生活和未来还没有彻底的失去 信心和希望,他还在默默地期待着审查结束后自己还可以有一番作为,期待着曙光。 细节 2: 电影《沙漠苦战记》中,有一段记录一小队士兵在沙漠中行军,却被沙漠里的强盗包围 了,一个士兵奉命骑马突出重围去求救。此时,电影没有表现那个骑马的人狂奔不已,而是 别出心裁地只拍摄了沙漠上的蹄印, 因为看到蹄印人们就马上可以联想到漫漫的长路。 在一 片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中, 一条孤独的蹄印在平滑的沙面上向天际延伸, 仿佛永无尽头。 然后, 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对蹄印的特写, 一个变形了的蹄印。 蹄印形状的变化说明了马已经很疲乏, 筋疲力尽了。表现一个士兵要艰难的冲出重围,不通过正面的对人物的拍摄,而是通过蹄印 的形状变化这样的小细节来表现, 不仅能够达到说明事件的目的, 同时也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