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是在微信中陆续读到周励写攀登马特洪峰、寻找伏尔泰等美文,然后就是在病毒肆虐中读到她写太平洋战争跳岛战役的系列文章,文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悲悯之怀、敬畏之心,深深地打动了因疫情而宅在家中的我,于是借用朋友圈中的一条评论“此文非得作家、历史学家和探险家三位一体方能写出”向远在曼哈顿的周励致敬。几个月后,这些美文汇在一起以《亲吻世界》为名出版,拿到新书,再读那些文章,仍然激起内心的波澜,引发头脑的思考。
《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美)周励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8月
作为作家,周励著文向以情感炽热、爱憎分明为特征,就如她为人一样。读《亲吻世界》中的文章尤其是第一部分“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好像跟随着作者在太平洋诸岛间穿梭,感受着她对军人勇敢的赞美和钦佩,对战争的憎恨与诅咒。作者在太平洋中的各个岛屿间探寻二战的遗迹,不只是为了身临其境地描绘出战争进程中的细节和战场的真实面貌,更是为了呈现出残酷的战争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军人,并通过他们来展现和探讨人性。掩卷之后,眼前首先出现的就是这些各具风采的军人。
五星上将尼米兹是作者浓墨重彩描绘的美国军人。她写了贫困家庭出身的尼米兹的成长过程和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重点记叙了海滩被染成血色的贝里琉岛战役。这场战役被称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经历的所有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美军以15000人的伤亡全歼日军10000人。在贝里琉岛的日军墓园入口处,周励发现了一块英文石碑,书写着:“从世界各地来这里重温如烟往事的人们应当被告知:日本官兵在这场战役中多么勇猛、爱国、顽拼死守贝里琉岛,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碑文的署名是: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作者由衷地赞叹:这是王者的谦虚,是对失去生命的悲悯,是对军事专业勇猛同行的敬佩,放射着人格与教养的魅力光芒!我想,这正是周励用心写尼米兹的原因所在。
麦克阿瑟是另一位作者敬佩的军人。除了叙述麦克阿瑟的军功外,作者着重写了这位军人对战后日本重建的贡献,如日本宪法草案,要求华盛顿调运粮食解救日本战后的饥荒等。1951年4月麦克阿瑟被解职离开东京时,这位一路率军打到日本岛的美军统帅,却受到战败国国民发自内心的崇敬,自发地为他送行。周励毫不掩饰自己对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这两位偶像的崇敬和热爱,在写到两人在密苏里战舰的日本受降仪式上雄赳赳走向主会场时,十分自然地冒出一句:“真爱死他们了!”
作者还写了一位“败将英雄”温莱特。温莱特中将是麦克阿瑟撤离后美军在菲律宾的最高指挥官,在率部抵御日军数月弹尽粮绝后,带领余部7.8万人向日军缴械。随后,这些美军被日军强行进行巴丹死亡行军,约1.5万人在死亡行军中丧失。战后东京审判时,巴丹死亡行军与南京大屠杀一样成为日军暴行的罪证。战争结束时,温莱特被关在中国东北的日军监狱中,已经瘦得皮包骨头。麦克阿瑟心怀对美军战俘的敬意,将温莱特请到密苏里战舰上参加了日本受降仪式。通过周励充满温情的笔触,我们看到了缴械军人的自尊和国家给予他们应得的荣誉。
不仅仅是胜利和正义一方的美国军人,作者还将目光投向非正义的战败者日本军人,去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的头脑是何物构成?身体流淌什么颜色的血?硫磺岛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中将战前曾在哈佛大学研习美国军事,是日军中少有的熟悉美军的亲美派将领。硫磺岛战役是他指挥的唯一一次战役,但就是这次战役使他被美国军事史专家和现役将领列为太平洋战争中最优秀的日本指挥官。战役开始前,栗林制定了严密的守岛计划,决定放弃滩头阵地,修建了纵深防御工事,与美军近战死战。惨烈的硫磺岛战役持续了36天,栗林战至最后一刻剖腹自尽。与他一样战至最后一刻的还有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马术冠军西竹一中佐。书中引用了栗林在战场上写给儿子、女儿的家信,展现出他作为父亲的一面,紧接着作者就发问道:“谁打死了他?是美军的炮弹?还是裕仁天皇膨胀的野心?”
从这些文字中,读者或许会感受到作者对栗林忠道以及西竹一这样的人为天皇“玉碎”的一丝可惜,但作者马上就尖锐而深刻地指出,这是日本全民洗脑与樱花军国主义的恶果,它不仅杀戮敌人,更是摧残国家,毁灭本国优秀女儿的生命。她称这些日本军人是被军国主义洗脑打鸡血的一代。读到这里,我马上想起周励的成名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当年17岁的少女目睹身边发生的一切,用真名给《文汇报》投书,直率地表明自己的看法:“白色恐怖笼罩着曾经是阳光明媚的祖国”,大声疾呼结束疯狂的运动,为此她没能逃脱政治上的批判。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没有磨去周励的丝毫锋芒,她仍然如当年那样充满激情,嫉恶如仇。这实在让人钦佩!这种精神给读者以勇气和力量。
作为一个历史学从业者,周励在本书中对史实的追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传统读书人信奉“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如今学院中人要将读书与行路完全结合起来并非易事,但周励将两者的结合推向了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完美程度。她手持《哲学通信》追寻伏尔泰的足迹,背包里放一本《梵高书信》去走画家最后的麦田,带着罗斯福、丘吉尔、艾森豪威尔、朱可夫等人的传记跑遍了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这真让我们这些做历史的人羡慕不已。这样的行路让她发现了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的尼米兹石碑,也使她有底气不轻易相信和盲目接受书本知识,例如在奥维尔小镇她用自己的步伐丈量路程,对权威的《梵高传》关于画家的死亡之地提出质疑。
实地考察之外,周励也会像历史学家一样一头扎进档案馆中,研读第一手的档案史料,并有重要的发现。她对二战著名照片《硫磺岛升起星条旗》中6位美军官兵的考证就是一个例证。因为这张照片举世闻名,6位插旗的美军官兵的名字被刻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硫磺岛纪念碑上。但2016年和2019年,美国军方宣布其中两人搞错了,并替换上了实际插旗手的名字。那两个被替换者因此被一些美国媒体指责为“冒充者”,原来的英雄光环瞬间消失。周励在美国国家档案馆调出所有入档的硫磺岛插旗照片和仅有的一段几分钟的录像,一步步还原插旗的整个过程,仔细辨认参加全过程的所有官兵以及他们在其中的作用。最后确定了那两个后来被替换掉的美军官兵在插旗中的实际作用,以及插旗手如何被搞错而官方在当时又是如何将错就错的,指出这两位官兵仍然是硫磺岛插旗的英雄,他们不是冒充者也不是假的,事情只是战时非恶意的记忆误差。这一结论有理有据,表达了对事实的尊重和对英雄的崇敬。从史学研究的专业视角看,这称得上是一项严谨扎实的考证工作。
在太平洋诸岛中的“行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作者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甚至险境。所以她说,要抵达跳岛战役的每一个小岛,需要博一下,要冒险精神加上好运。本书中的精彩故事正是这种冒险加好运的结果。
期待着周励继续她的读书和行路,为读者奉献出更多探索历史的美文。
作者:金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