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丰沛的生命激情: 评周励《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王小平 《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是一本记录行旅之书,但却并不是普通的游记,是作家用丰沛的生命激情、以梦想与勇气为笔写下的自由之书。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曼哈顿情商》,再到《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周励的写作题材、内容在不断丰富、拓展,但始终秉承着一个大的主题:对自由永无止息的追求。在这本书中,周励将近年来的散文分为三辑。第一辑“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记述对太平洋战争中若干遗址的实地探查过程,在打捞历史真相的同时显示出对人性的深度省察;第二辑“亲吻世界:镌刻在心灵岩洞上的壁画”则寻访历史上著名艺术家、政治家的足迹,探索并呈现人类精神世界之高贵浩淼;第三辑“燃情三极:南极点、北极点、珠峰逐梦”,在详尽记述自己探险旅行经历的同时,也对人类在探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有诸多精彩描写。在持续的行走与书写中,周励思考并诠释着“自由”的含义。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渴望,关于自由的理解、获取的方式与结果却迥然有异。周励所向往、认同、推崇的自由,是在多种层面上展开的。首先,她毫不避讳、热情描写自己所享有的身体、行动上的自由,即现实三维空间中所拥有的无限延伸状态,并深以为傲。譬如,“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拥有与海明威类似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几天之内到达任何一个自己突然发生兴趣的地方,然后把领略到的一切都写出来。在海明威和我身上几乎共同有一种季节的变换:在陆地上度过一个季节,然后潜入水下,又有节奏地回到地面,精神焕发,充满了再生的活力。“ 这一自由,表面上似乎取决于对物质、时间的支配能力,事实上却又不尽然。即便是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挑战自己身体承受能力的极限?书中作者的旅行,特别是极地探险,不仅空间跨度大,且难度、强度极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无穷的激情以及发自内心的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对身体自由程度的极限探索,事实上,更多取决于个人自由意志的强度,与心灵的自由相关联。 对心灵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在周励《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已有诸多表现。在书中,作家对经典文学艺术的激赏、渴慕和至深的领受,从中所获取的巨大、狂喜的心灵自由体验,对其给自身命运带来的深远影响的描绘,令人动容。而在《亲吻世界》中,周励则延续了早年的激情写作,她为梵高的不幸而痛惜,叹服于海明威顽强不屈的意志,被罗曼罗兰的生命热情所深深吸引……但最打动人心的,依然是她在艺术家们的生命中、以及在对其生命的书写中所体验到的强烈自由感、幸福感。也因此,周励的书写呈现出向上无限生长的姿态。她的文字,并不是静观的描绘,而是在个体生命体验与书写对象心灵世界的激荡往复中所展开。有时候,很难分清她所表现的究竟是艺术家的理念,还是自己长途跋涉之后对生命的理解。或者说,周励早年经由文学阅读所奠定的兴趣、情志使她走近了这些拥有不朽魅力的艺术家,而他们丰富、宏阔的心灵世界及其所具有的巨大热力又进一步激发出周励的生命能量,使她在对这些自由而永恒的灵魂的接近、欣赏与读解中,不断拓展自己心灵的边界,丰富并完善自我,并最终见之于文字。这其实是一个极为动人的过程。周励在《海明威生命之谜》中写道:“在我来到美国的近二十年里,我一直在寻找他的足迹,像女儿寻找一位久别的父亲。……我寻觅到了您的生命之谜,那就是您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名言:‘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这一热情、纯真、毫无保留的明亮的文字,可与20多年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末尾的一段话相对照:“他(海明威)在战壕中写下《太阳照常升起》,他像一头勇敢的公牛。虽然被斗牛士刺得鲜血淋漓,被红绒旗激得气急败坏,但依然站在斗牛场上。我要拿起我的笔。”时间漫过岁月,生命中的有些痕迹,从未消失,回头望去反而像是冥冥中的指引。在艺术家顽强坚韧的生命引领下,个体心智、心志的成熟与自由,在周励跨越近30年的书写中,始终如一,光芒更盛。有时候,不是文本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文本。就文学阅读、心灵塑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角度而言,周励的生命历程与文学书写,可说是最好的例证。并且,这个例证还进一步产生了辐射力量,譬如,不少人曾谈到,周励在90年代所写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与命运。文字的确是有魔法的,在某种意义上,文学是与现实并行不悖的世界,并且有力量影响现实世界,给向往自由的人们带来勇气,去寻求自己的道路。 在《亲吻世界》关于自由的书写中,还有一部分格外值得重视,即对个体自由权利的重视与维护。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对历史上重要思想家、政治家的描写,另一种则是对战争这一极端处境中人性的省察。伏尔泰,是书中唯一一位思想家,是对个体自由权利的维护最为深入、彻底的人物之一,也是周励书写的重点所在。除《寻找伏尔泰》一文检视伏尔泰的生平及思想之外,在其余几篇如对腓特烈二世、叶卡捷琳娜女王等重要政治家的描写中,也处处可见伏尔泰的身影及其思想的余波。腓特烈深受伏尔泰的影响,他说“国王应当是国家的第一仆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则在伏尔泰死后不无真挚地感叹,“正是伏尔泰和他的著作,形成了我的思想和判断……我是他的学生”。尽管人性是复杂的,历史真实情境中也充满着各种矛盾与冲突,但这样的声音,数百年后再响起,犹有振聋发聩之效果。另一部分值得重视的是对太平洋战争中若干事件与人物的记述。多篇文章不仅以严谨的态度、求真的精神,试图还原历史真相,且在体现清醒史识的同时表现特殊境况下的人性闪光。如《燃烧的太平洋》一文中,作家记录了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为战败日军写下的一段话,而这段话之所以让作家震撼,是因为其中不仅显示了胜利者在失败者面前的谦逊,还包含着人性的悲悯与人格的高贵,它同样体现着对自我及他人生命自由权利的充分尊重,同样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 伏尔泰 文学不仅仅是再现,同时也是启示。鉴古察今而知远,《亲吻世界》中的许多文章,极具历史价值,同时也显示出峻切、清醒的理性意识与现实关怀,体现出对“自由”一词的深层思考。这在今日纷乱喧嚣的世界中,尤为难得。陈思和教授在序言中写道:“在世界战争的疯狂情绪支配下,狭隘的民粹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复仇主义者,甚至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的形形色色被洗脑者乌云密布,猖獗一时,他们的鼓噪声弥漫世界,而这个时刻,真正清醒的理性主义者最难坚守自己的精神阵地。”周励《亲吻世界》的现实价值,庶几在此,其中深沉、广博的时空视野,兼具激情与勇气的生命探索精神,呈现了自由的无限可能。 总编:凌逾 责编:夏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