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情尽白发,人间无意了沧桑

 

新移民文学的一扇窗



新移民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一脉,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国人大批地踏出国门、涌向国外。由于他们移居境外的时间相对还不够长,故将其统称为“新移民”。他们在海外用汉语写作,创作了一大批新移民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力作。


比如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作家代表、美籍华人查建英致力于描写北美华裔所面临的文化和性别冲突。她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体会着"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到美国去!到美国去!》透视了"边缘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反映出人物在中/西矛盾对立中特殊的充满悖论式的生存困境,揭示了新移民难以逃遁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等问题,以及在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中所追求的一种自我放逐的自由。


再如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自费留学美国的周励女士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该书自1992年席卷京城以来,已销售160多万册。周励女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雕刻了一代人的心灵史,她以诗情画意的笔为她的同代人树起了一座纪念碑。


同时期的作家薛海翔先生,1987年赴美国留学,其创作的小说、影视作品著作甚丰,代表作有小说《早安,美利坚》,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在悉尼等我》、《情感签证》、《一个女大学生的日记》等。长篇小说《生活的浪花》几乎被当时所有热爱文学的女大学生争相传阅,并获首届"钟山"文学奖。


这些作家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大多是曾被视为天之骄子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去海外留学的大学生。他们在海外靠自己努力奋斗打拼出自己的前程,经历多种文化碰撞的人生阅历,对文学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促使他们一直坚持用方块字书写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共性或者说人性。


文学对于时代,对于社会,有一种无声的“号角”之催化作用。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犹如海底蛟龙,刚刚浮出水面,而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东方巨龙已腾跃出海面,让世界刮目相看。祖国的日益强大,也为身在海外的新移民作家群体的写作提供根与翅膀。他们的作品犹如一扇窗,国内读者通过这扇窗可以窥见华人的海外生活,作家群体则通过这扇窗与同胞精神交流。


海外文轩,顾名思义,正是这样一扇文学之窗。


2009年由美籍华人海云女士创立的海外文轩,是一个海外华人文学原创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写作圈,成员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以及非洲和中国大陆。海外文轩设有自己的作家协会和网站——海外文轩网站。作协总部设在美国,但在欧洲和中国都设有分部,作协目前有六十余位作家。


2011年秋,海外文轩网站的创建,为海外华人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中文网络平台,网站至今注册作者达两千余人,读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地,访问量达百万人次。网站于2012年被评为最佳中文文学网站之一。 

       


4月12日,海外文轩在上海举办了首届文学学术讨论交流会,海外文轩作协的部分作家和国内关注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作家、学者和出版界人士以及在国内的海外文轩文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现状与未来。鲸歌也受邀参会。


二十五名演讲者在每人15分钟的限时演讲中分别分享了在新移民文学发展的可能路径、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诗歌创作、创意写作、文学与影视、英中翻译谈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位演讲者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家陈瑞琳女士简单回顾了海外新移民文学的前世今生。如查建英的“留美故事”系列、周励《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陈燕妮《告诉你一个真美国》、薛海翔《早安,美利坚》、海云《冰雹》、施玮《叛教者》《世家美眷》等,作家们既正面书写中西方文化冲突,也将视角关注更多领域。

2.jpg

       陈瑞琳女士作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北美新移民文学》演讲。


文轩作协美国作家施玮女士从新移民文学发展的可能性路径探讨角度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思考。她提出了新移民文学的三种分类方式(即从作者地域和所使用的语言文种、从写作的内容、审美倾向),并提出新移民文学出现了如新移民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新移民的“后妈”群体等新元素以及从海外图书馆中的文献资讯中去发掘写作题材。新移民文学作家应该运用好普世价值观和国际视野。“士”的精神在海外文学作家中保留得更多,所以写作应从人性的良知和文学的良知出发,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感也应该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下去。施玮还提到海外新移民作家从体验型作家向学者型作家转换的趋势。

3.jpg

   施玮女士着重研究圣经文学,她的演讲题目是《新移民文学发展的可能性路径》。


海外文轩作协主席海云女士在演讲中分享了她回归中文写作十年和创作《金陵公子》的心路历程。海云二十出头即出国留学,此后生活在一个纯英文的环境里,与中文越来越远。中年开始提笔写作(起初是用英文写作,后回归母语写作)。重新焕发了热情的中文写作,不仅没有因为十几二十年的英文侵入而后退,反而因为中西方教育和文化的融合,使其中文写作迸发出更多的火花。


4.jpg

    海云女士做题为《此心安处:文学》的演讲。

5.jpg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陆士清先生做题为《榜样引导到价值引导——再谈施玮的情爱长篇小说》演讲。

6.jpg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张春晓女士通过分享其编辑生涯中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几个小故事来讲图书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7.jpg

 海外文轩首届文学会参会人员集体合影。前文中提到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者周励女士(第二排从左第五位)和薛海翔先生(第二排从左第七位)也来参会。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