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万分急切的心情读完了周励所著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当我的手将最后一页轻轻地合上时,我的眼前是一片倍爱生活磨难的身躯在震颤,我的心也早已被他们的泪水所浸透,或许是那股浓烈的思乡之情、或许是那颗永不泯灭的爱国之心、或许是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使我如此的激动,使我如此的迫不急待地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笔端,渲泻于字里行间。
当出国的热浪轰轰烈烈地滚动数年之后,数以万计的大陆同胞远涉重洋用他们的血汗和泪水殖民地一次奏响史诗般的辛酸乐章,他们中的有识之士,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我感受写下了许多佳作。如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刘观德的《我的财富在澳洲》、樊祥达的《上海人在东京》等,对这几部小说,我认为都有各自独到的特点和较高的文学价值。然而,坦率地说,论立意和思想内涵、论普遍的教育意义和轰动效应、论小说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而言,《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最为突出,也最具有代表性。
纵观《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便会领悟到作者是在体验同时又在寻找民族的根,这个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勤劳、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虽然在动乱中这种奋斗精神曾被淡化,但它没有使我们共和国的第三、第四代人失掉进取心,相反当我们打开国门后,才知道我们与世界强国的距离,爱这枯一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的驱动,这种奋斗精神就愈加彻底。因为作者觉得,无率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民族的声望;只有奋斗,才有人类的进步。然而最令人欣慰的是作者的这种立意与其思想内涵完全吻合,并通过一定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体现出来。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违背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只图个人的荣华富贵或是只满足于不断膨胀了的个人私欲,那只能算作酒囊饭袋。因此,只有为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才能称为真正的奋斗。奋斗是爱国之本,爱国是奋斗之源,我想这才是作者的立意所在。从作者把书取名为《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便可领悟作者用意,一是表明她作为一个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奋斗意识和奋斗精神;二是她告诫我们每个人不论走到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一部爱国主义思想极强的小说,就作者而言,祖国在她的心目中永远是崇高和伟大的。作者在小说的开始写下了“此书谨献给我的祖国”,在小说结尾的最后一句是“咱们的中国”。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它决不是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可以说是倾注和体现了作者的全部情感和思想内涵。
然而,当我们对作者的奋头历程加以思考的话,我们就会深深地感到作者的情感已全部溶化在民族利益之中。作为一个经纪人,她的立场始终站在祖国的利益上,为维护这种利益,那怕耗尽自己的全部,也要去争。正由于她的努力,才圆满的促成了一笔又一笔的生意,为祖国攒回了一笔又一笔的财富。对一个海外赤子的这番情感,这番成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责任作者,去贬低这本书的价值呢?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又干了些什么呢?
其实,正因为作者的这番情感,这番成就,才使这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作者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弦,作者的成就也使我们每个读者因为拥有这样的娇子而骄傲,因此,我可以说这本书对我们每个读者,尤其是对那些默默无闻地在奋斗、在劳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部最好的字典。我始终认为,当作者将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时,它的教育意义就愈加普遍和深刻,特别是对处于信仰危机的第三、第四代而言,促动更大,有的读者看了这本书之后,曾无限感慨地说道:“我终于明白了应当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本书,畅销时间之久,发行数量之大是空前的。作者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并以平缓的节奏和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物拨动着每们读者的心弦,也正国为它的平凡,才使读者感到书中的人物是那样亲切,环境是好坏样的熟悉,仿佛置身于我们的周围,对于一个读过文科专业和美术专业的我来说,对书中作家和画家是富有生命力的,作家的深沉和忧虑、画家的苦闷和彷徨,他们的这些思想情感和性格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被刻划得淋漓尽致。因此,也使我和每们读者从书中找到了生活中的“原我”。我还觉得,这本书的成功在于作者没有去写以往文学伤口中常见的、并被反复应用的那种大起大落的生离死别的剧情高潮,也没有对人物作那种令人泛味的内在心理的刻划,更没有那种无病呻吟的文人特有的通病。这难怪会引起好坏引起专业为稿费而不遗余力地往书中不断地添字加字,直至读者腻味仍不知道搁笔的文人墨客的不满,甚至把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看作一部“流水帐”。为此,我的内心是很不平静的。面对着这股袭来的歪风,我深深地感到做个中国留学生是何等的艰难。你一味地打工,人家说你窝囊,你一味地读书做学问,人家又会骂你是书呆子;你挣钱少了,人家小看你没本事,你挣钱多了,人家又要说你来路不明;你事业失败了,人家嘲笑你无能,你事业成功了,人家又要怀疑你又要嫉妒你。我真不知道这些人在想些什么?是不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井底之蛙,他们才心满意足了。
因此,我在为我们民族拥有那种勤劳、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赞颂的同时,又为那种特有的东方式的嫉妒而悲哀,更为这种因悲哀而带来不幸而担忧,我真不知道,我们的可爱的“文人”,可爱的“思想家”,要把我们善良的读者引向何方?
愿我们每个人都以一双公正目光和一颗真诚的心去阅读、去判断这部文学出品。我坚信,仅仅靠几个人的喉舌和几篇虚假的所谓评论文章,是无法将数百万读者心目中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形象抹掉的。
陆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