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人生奋斗之歌
——读周励的《曼哈的中国女人》


  美籍华人周励女士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当它的部分章节今春在《十月》杂志上选载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今年秋天,当这部自传性的纪实文学作品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后,几乎成了最畅销的一本文学书籍。它的读者面相当广泛,从中青年到老年,从文学界到商界,不少人在读这部书,议论这部收。它的魅力何在?是由于它描述了一位中国女子只身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艰苦拼搏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给人以人生的启迪,还是由于它叙述了一位人上海滩到北大荒艰苦跋涉的知识青年的人生历史唤起了一代人亲切的回忆?抑或是回荡于书中字里行间并贯穿全书的爱国主义激情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火焰?我以为这几方面都可能是这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正是从这几方面来看待这部书的认识价值的。
  我以为,这部书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它描述了异国风光和异国情调,诸如描述了妞约曼哈顿的繁荣,中央公园的幽美,纽约商界的风云娈幻等等,向读者提供诸多的新鲜的生活经历生活验;更重要的还在于它通过从北大荒到曼哈顿生活经历的描述,揭示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发现,给人们人生的启迪。作者在这部书的终卷写道:“我又想起我的梦魂萦绕的祖国,想到那片遥远的度过我青春岁月的北大荒黑土地,好像她就在不远处的中央公园那端。曼哈顿距离北大荒并不远,我们从东方到西方,奋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奋斗才会带来更持久巨大的幸福;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出人生的价值和尊严,创造激情和人生的快乐!”这段话,可能是作者写完全书后出自肺腑的一段心曲。读完这部近40万字的书后掩卷而思,可以发现,不倦的奋斗贯穿全书,成为全书的基调和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在生活的旅途上奋斗进取者的心灵历程的记录,也是一曲奋斗的凯歌。书中的不少篇章,虽然也写了一些艰辛的岁月和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苦难,但全书的基调仍然是昂扬的、催人向上的,因为它是一曲奋斗之歌。设想一下,一个在大洋彼岸无亲无故的孤身女子,一个靠在上海宾馆偶然间找到经济担保人,到美国时身边只有40美元的自费留学生,要闯进纽约的商业社会,在竞争激烈的曼哈顿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读这本书的第一章《纽约商场风云》和第六章《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都有这种深切的体会。可贵的是,作者置身于商业竞争的风云之中,灵魂却并非是商业化的。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作为一个以美国商场为生活背景的人。头脑,应当是商人的头脑;但灵魂,不是商人的灵魂;也不能是自己的灵魂和时间都卖给那些灵魂也是商人的商人!”这是作者心迹的坦露,也可能是她在纽约商场风云中取得成功的另一原因。是她对人生真谛另一重要的揭示。我们从她在商业活动中重信誉,在生活中重真情,她始终热爱着音乐,把文学看作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现象,”包括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写成此书等等,都可以看到她的灵魂“不是商人的灵魂,唯其如此,这部书才不致于写成从商的的指南,而是一部具有较高品格的人生教科书。”
  说实在的,读完此书后,我更偏爱《童年》、《少女的初恋》、《北大荒的小屋》、《留学美国——遇到一个蓝眼睛的欧洲小伙子》等章节。这些章节,描述了作者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时代以及留学美国初期的人生现时遭际,尤其是写在北大荒的那些篇章,饱含着更浓烈的感情,写得也更为集中,因此具有更浓的文学色彩和更高的文学价值。当然,从这些章节中,我们首先看到是从作者生活经历中折射出来的那个时代和在这些生活磨难中形成的坚忍不拔的性格,而是这些是很有认识价值的。可这么说,如果没有北大荒那段生活的磨难和在这种磨难中形成的性格,就没有后来在纽约商场风云中的成功,作者也就不可能成为被美国商界推崇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但我以这,这些章节更动人的还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感情经历的描写,无论是写与复旦大学那位高材生裴阳的少女的初恋以及这种初恋的悲剧结局,还是写在北大荒的小屋中同于廉真挚的感情交流以及这种没有结果的爱情;抑或写返沪后同钢琴教师乔耐的感情纠葛以及留学美国之后认识麦克的经过还有她同麦克那种炽热的感情,作者都是用坦诚的态度去写这些感情的经历的。作者笔触所描写的那些逝去的爱情,尤其是裴阳和于廉这样的人物形象,读后久久难以抹去。文学作品应该是人类情感流动的产物。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以为这些章节更有文学价值,因为它们具有更浓的情感色彩和饱含这种情感因素的细腻的笔触。
  读《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我时时感到作者爱国主义的激情冲击着自己的心扉。在读这本书的“代序”和第一章《纽约商场风云》时,我们能够感到作者为她在纽约商场的成功而骄傲,如果误以为这是一种自我炫耀的话,那是比较表层的,其实,这种骄傲的情绪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表现。我们再从作者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来看,她所做的都是中美之间的贸易的介绍工作,她想尽办法把中国货物——从30万码坯布到皮鞋、木珠门帘、丝绸饰带等等打进美国市场,她的每一次商业活动的成功,都为中国产品找到新的美国市场,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的具体行动。最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让中国的货物打进欧洲市场所做的种种努力,例如为了让中国的抽纱窗帘打进德国市场,为了让中国抽纱总公司买下德国赛特公司全套抽纱机械设备而在48小时中只睡了三个小时的觉,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上的竞争意识,而应该提高到爱国主义的高度来看。唯其如此,当我们读到这部书的终卷,作者引用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发现》中的诗句,喊出“咱们的中国”时,我们认为这是她爱国主义真情的流露,绝无一点矫情的感觉。爱国主义是人类感情中最崇高的感情。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中,我们感到最可贵的却是作者真情的抒写,这种真还必须包括她的爱情和爱国主义的感情,无论是少女初恋还是到美国后同一个欧洲小秋子之间炽热的爱情,都是纯洁的动人的,但是给人一种崇高感并使这本书审美品格的提高乃是那种贯穿全书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在“代序”的最后一段这么写道:“如果我的同龄人——从北大荒的‘战友’,到老三届的同伴,直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从这本传记中得到一点启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认识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个道理,那么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安慰了。”看来,作者的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从这本人生搏击的真实纪录中,从这一曲人生奋斗之歌中,读者不仅可以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和命运可以改变的道理,而且可以得到在人生艰难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奋进的鼓舞。
  纪实文学最可贵的是写作材料的真实和作者感情的真诚,这两方面这部书都具备了,而且成了它鲜明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力量。此外,作者济的文笔和有磁音乐、绘画方面的知识也都啬了此书的可读性。稍感不足的是作者落笔时随意性太强,不少章节有点信马由缰,放出去不大能收回来,个别地方文句显得有些拖沓等等。这种不满足其实是对作者更高的一种期待而已。

何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