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圣诞节前,我收到了儿时老友周励寄来的圣贤诞礼物——她的近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贺卡、近照和简短而充满活力的信。我打开书的第一章就看下去,居然爱不释手了。那时,我正面临着七门学科的期末考试,每分每秒都是很宝贵的,我只得忍痛割爱,将这本书放回书架,待等到寒假再去享受和领略一本中文小说的喜悦。说实在的,这是我到美国以来读的第一本中文作品。
夏威夷群岛,这把撒在太平洋上的明珠,在“寒假”里仍是鲜花盛开,百鸟争鸣,四处郁郁葱葱。在大学里那安静、明亮的现代化图书馆里,我在那张靠着巨大落地窗的书桌旁坐下来,窗外是广阔绿色草坪和随风摇摆的棕榈树,不同种类的鸟儿在树间飞来飞去,在松软的草地中尽情嬉戏啄食,这是我特地选定的读书角——它能使我和大自然更接近一些。就这样,我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细细品味着这本书的精神,将这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当精读课本读完了。它使我又回到了书中提及的那些熟悉的生活角落。因为我对此书的作者周励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她是我儿时、少年以及至今的朋友。可以说,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长,我对她是十分了解的。
我就是《曼》书中提及的修晓南。我和周励从小就是邻居,我们两家都住在上海瑞化公寓,她家住四楼,我家住八楼。记得小时候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支红领巾小队,大楼里的同学们以雷锋为榜样,为社会做好事。自那时起,瑞华公寓里从一楼到八楼的阶梯总是干干净净的,楼下多年失修的“花园”里栽上了法国梧桐、“六月雪”、“夜来香”等花木。小树苗与我们一起长大,不久,楼下那片空地上绿树成荫、花香飘逸,给人带来了凉爽和快意。我们红领巾小队以雷锋的话为宗旨:“人活着,是为了使别人过和更美好”。周励在这支有宣传和影响力的小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她自小就有出色的组织和宣传能力,在演出她编排的话剧《枪》后,人们给予她和我们这支红领巾小队极大的好评。
周励从小就酷爱读书。我们家的玻璃大书橱里存放着许许多多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周励见到这些书,就像在沙漠里见到甘泉,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从儿童文学到世界名著,她记下了大量的读书心得笔记,并经常与我们一起评论书中的章节和人物。
记得从小学五年级起,我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际、国内形势。周励家成了我们聚合的中心。在那个长长的书桌旁,我们对当时的形势也经常展开辩论,不管争论的结果怎样,大家都以知天下大事为荣。我们这帮小伙伴从小就对祖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我们的心像水晶一样清纯。在正直向上的气氛中,我们度过了令人怀恋的少年时代。
当我们进入少女时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周励去了北大荒,我去了胶东半岛。由于长期下放在偏远的地区,双方失去了联系。终于有一天,我们俩像在太空遨游的彗星,又碰在一起了。那就是《曼》书中描绘的我们去武汉的那一段。在与她短短的接触中,我欣喜地体验到她那颗活泼的童心还存活着。她仍然像一团灼烈的火,在黑暗中给人带来光明和信心,她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从不感到气馁,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将理想变为现实。尽管这理想中的自我实现也许在遥远的天边,但她在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的境地。
周 励对生活充满了爱。这种爱在她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体现。小时候,她在红领巾小队、班级中队委员会的工作中以刘胡兰、卓娅、雷锋、向秀丽等英雄人物为榜样,以身作则去促进班风,她和我一样担任中队委员会的工作,为了班胡的学习成绩和委员会工作的进展,我们不知牺牲了多少课余时间。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励也像我们这批被革命的洪流卷入河底的“老三届”的女学生们一样,没有时间照镜子欣赏自己青春的美貌;没有机会试穿和展耀女孩子们喜欢的漂亮花衣裙,她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那一望无际的冻土、献给了那里的山民、养猪场和医院里的病人。然而,她那对生活的爱,那一股不可抵挡的火热激情却在《北大荒的小屋》一章里渗透出来,深深温暖、感动着读者的心。
周励不仅是生活中的强者,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深受自己的一双儿女,她对自己的儿女不论在生活和教育方面始终尽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小安德鲁受到祖国语言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传统熏陶,周励不止一次地带着她新生的独生子回到中国,可以预见,早期双语教育和广泛地接触不同国度的文化传统,将会给这位中欧混血儿带来很大益处。去年,我收到她在欧洲一处临海花园里抱着小安德鲁的一张近照,那是在深沉湛蓝的海边,冬天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这对幸福安祥的母子,那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静谧的画。摄影者是她的爱人麦克先生,那位聪明而又心地善良、与她在生活中同甘共苦的欧洲蓝眼睛的小伙子。
美国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到这里来的移民都深感奋斗和创业之艰辛。周励从40美元起,在美国闯出了自己的天下,建立了自己的贸易网,但她仍旧保持着朴实、正直的本质和那颗永不消失的童心。
1991年春季,周励经过夏威夷,来大学看我,我们自己买菜烧饭吃,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谈心、睡沉,我们回味童年的生活,唱着童年时代的歌,那时,她就对我讲,她要写一本书。当我们一起在波里尼西亚文化中心游览时,我看到她被夏威夷岛国那动人的歌声所感动,流下了泪水。那歌声里充满了Aloha精神。Aloha是夏威夷语,即表示友谊、爱和最好的祝福。
今年6月,我又飞到纽约,这时国内正纷纷议论周励正卷入一场“打官司”的轩然大波中,而我见到的周励似乎与那些传说没有丝毫联系。她生活快乐,精力充沛,无忧无虑。我们见面的第一天,她就带我到中央公园的大草坪去欣赏纽约交响乐团的露天音乐会。我们俩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上,遥望着天上那些数不尽的星星,聆听着莫扎特交响乐团那优美感人的音乐。这时,周励对我讲:“多么幸福啊,简直像在天堂一样。”
6月份,周励刚从德国回来,一个月前她还在法国旅游。她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富有生命活力的人。她把对生活的爱倾注在工作、写作和对大自然的融汇中。这次到纽约,我访问了她在公园大厦的住所。从明亮的窗前望下去,外界是中央公园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浓烈的清新气息很快使人进入诗的意境。周励告诉我,她就是望着中央公园的树林,在那张宽大的书桌前写下了《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周励的书房是她创作思绪奔驰的天地,然而那典雅的客厅却是她休息、欣赏音乐的场所,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打开那架音质优美的钢琴,弹起了许许多多优美的曲子。有时我们弹唱起小时候的歌,让自己的沉浸在儿时幸福的回忆之中。
周励,我这位多年的老朋友总是不断以自己的精神感染着别人。在我到纽约短短的几天中,她和我漫步在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之间,她介绍这里的历史事件,让我看到了几部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到林肯中心参加舞会,结识她的许多中美朋友……只要她醒着,她就是一团炽烈的火,不断地为这个世界发出光和热。从那源源不断发来的传真和与中、美各大公司的通话可以看出,这是中美贸易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她的工作是那么有条理、高效率,对每一项交易、每一家客户都是那么清楚,她思维敏捷,处理果断,在客户中是颇爱欢迎的一位不平凡的中国女人。
目前,国内不少关心周励的读者以为周励正纠缠于法律与官司之中,而我看到的周励则对谣言不屑一顾,却是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爱,她的办公桌上堆着文件,办公室摆着样品,她的时间计算得很紧,有劳有逸,她的生活安排是那么充实丰富,根本没有时间去参与那“打官司”的“轩然大波”。周励说,她在《曼》书中写的“东方式的嫉妒”和“卢刚杀害山林华事件”,就是希望今后在国内和海外的中国人中能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曼》书的出版,周励以她的文学作品和创业经历给人们留下的是不断地思考、振作和奋起。她是我们时代的骄傲。
修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