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演绎——读《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2005-11-21 13:27:06

  在旧书店里买下它时,只因为它的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此书谨献给我的祖国和能在困境中发现自身价值的人。当时就有些感动。不知是什么因素,也许是这学期来自己丧失了热情吧。毕竟上进的东西还是那么容易让人感动。花了几个月时间才终于将这本书读完了,效率太低了不是吗?哼,对自己的现状沮丧极了。能花上几个钟的连续时间去打游戏,都不去读书,太令人失望了。再加上自己不太会也不大喜欢与人交往,越来越感到有些孤立。不过还好自己没有完全颓废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哈哈……
读完这部自传体的长篇回忆录之后,才感到自己连一个女人都不如,实在十分的惭愧。虽说不是大男人主义,但也不甘于趋于人下,渴望有一个丰富成功的人生。但是意志、毅力还有关键的行动力,我是多么的缺乏啊。作者周励,一个经历过文革,遭遇过命运无情的打击,承受过生活极其艰辛的考验,甚至在让人无法继续活下去的痛苦的压迫下也最终没有屈服。怎一个“坚强”可以形容?让人感动至极。性格决定人生,曾经有人这么说,多么的正确啊!她有这种经历这种成功正因为她有种倔强的性格,如她自己在书中写到:“我之所以比那些生长在美国的白人同龄女子幸运,不仅是因为我的一生总是在奋斗,总是在设法改变命运,而且是由于我自记事起受到的一连串磨难中逐渐养成了一种倔强的性格。我在艰难中仍然憧憬着未来,渴望着机遇;艰难的生活历程压抑不住心中的激情,不断地努力凝聚着改变自己命运的爆发力。”这种向上的情怀足以感动所有有过同种经历和在迷茫之中的人。试问这样一个人,有什么会令她倒下?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不息的生命。
不能不说她的生活充满传奇色彩,但这应该是幸运的必然。记得有听过圣经中就有“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的纪录。回想自己也曾以此句话作为座右铭,。可以好景不长,自己不够节制,太容易放弃的缘故。心有旁骛,而且是太多的“旁骛”,这,也许是大多大学生颓废的起因吧?!
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这种不求上进生活的归于宁静的间隙之中的空虚和自责,我受够这种无聊的生活,我想蜕变,我要重生。不然太对不起自己了(对得起其他人?我不敢奢望)。
与其生活在精神的痛苦世界中,而且是可以避免的痛苦,不如先经历肉体上的痛苦,求得精神上的丰满和幸福。“假如命运向你发动袭击,你是倒下长久的哭泣,还是咬着流血的嘴唇挺立?”。
“……正如培根所说:没有奋斗就没有人生!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师。”
“生活是美好的,尽情地享受生活,尽情地创造明天吧!我想起一位古希腊哲人的话:‘永远用炽热的、宝石般的火焰燃烧,并且保持这种高昂的境界,这便是人生的成功了!’”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用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与我的信念重合?还是我记忆力太差,老是忘记?还是我根本没有用心生活?“为什么要让自己消沉下去?我不是可以照样读书吗?”我不是可以尽情欣赏这美好的世界吗?
“……屠格涅夫《罗亭》中说:在檞树上——檞树是一种坚强的树木——只是在新叶萌芽的时候,旧叶才会脱落的。”
“生活在紧张的工作中,心胸逐渐充实起来。”有时自己给自己放假,是一种休闲,如果太久,便是一种放纵。
人生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更多的感触,更多的财富。当代大学生自不敢说,但我就自己来深圳大学一学年期间来说,听到看到的大学生堕落的不少,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缺乏那种对于知识如饥似渴的探求精神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而大学对于引导人生,作用实在不敢恭维。也许是觉得我们都已成人?做人是人生的大事,又岂是人人都有那种无师自通的本领?也许这是个人的事,与大学无关,自己不争气嘛!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道路都不会是平坦的。……个人的命运是微不足道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建立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
读作者的这本书就像作者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时感到的贝多芬一百年前发出的那个声音:“噢,人啊,你当自助!”
“生活是艰难的,对于那些不能容忍灵魂平庸的人,生活是每天进行着的斗争,而且经常是可悲的斗争。”罗曼·罗兰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曾这样说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人喜欢日本的动漫,而对本国制作的动画不屑一顾?看了很多日本优秀的动画之后深深感觉到其中的人物都有着饱满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追求,那种不懈的努力以及对美好的向往能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人的心,不论是少儿的还是成人的(当然不可能没有低俗的,这些除外)。而本国的动画只注重要么知识性要么观赏性,生命力不强。对于人生的大主题,是永远不会落伍的。
对于生命,对于命运,要靠我们自己去演绎。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誓词中说:自由的精髓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参加决定自己的命运。
努力吧,从现在做起,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做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