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毕周励所著《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
一个顽强拼搏能吃苦的女人,一个有闯劲的、好样的中国女人!
从一个北大荒的知青,到返城后在上海外贸局的一个单位当医生,又只身一人到美国去闯世界,靠着自己艰辛的努力,她获得了成功。
她引用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的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八十五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明了她的成功在于孜孜以求的奋斗,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艰难的人生历程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渴望寻找着机遇,不断地努力聚集着改变自己命运的爆发力,最后,她终于获得了成功。
她从北大荒的小屋走来,走到世界广阔的舞台上,不用说,这中间意味着什么?
环顾我们周围生活的女人,似乎女人只要结了婚,天经地义地生孩子,履行做妻、做母亲、做媳妇的责任,一切的一切就已经足矣。有在终日沉湎于儿女之情,卿卿我我,生活中的棱角全然消磨;有的则把作为母亲——一个女人的梦只寄希望于儿女。这是一种多么可怜的女人。然而这类女人在中国又是何其地多!而周励,却始终在平凡之中孕育着自己的不平凡的理想。可以说,在周励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既有传统风格又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周励精神”。
从过去到现在,从今天到未来,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老三届”们去创业、去开拓,同时,它也沟通了两代人的情感:一个即将跨入不惑之年的女人和一个年方十二的女孩。我的女儿居然也和我抢着看《曼》书,居然也读懂了周励阿姨,当她读到那在北大荒的日子时,眼中竟噙着闪闪的泪花……
这就是周励精神!在周日晚餐的饭桌上,母女俩交换着这本书的读后感。我的女儿竟用一句话作出了她的概括:“周励阿姨能吃苦,有闯劲。”
我赞美周励,是因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她向上得到了很好的折射,因为她是吮吸祖国母亲的乳汁长大,北大荒黑黝黝的土地又养育了她……周励的成功不仅属于她自己,而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是我们中国女人的光荣。
与周励相比,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已经学会了不思进取,只把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艰苦岁月当作光辉的资历而炫耀于人前,甚至连孩子也听腻了这些话。我们没有像周励那样,把时代、社会、个人的自我完善三者结合起来,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修炼成一种精神,成为一股强大的内躯力,指引自己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去奋斗、拼搏。我认为,周励成功的秘诀也许就在这里。
学习周励精神,就要重新审视自我,拼命地学习和工作,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重塑一个新的自我。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时代需要造就一批宏大女性队伍:女经理、女局长、女商人、女公务员、女专家、女教授……一方面是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却又明显满足不了。软弱、嫉妒、容易满足、强烈的依赖性……我们女性的素质有待于提高。在周励身上,这种种关系都得到很好的平衡。如果说,过去的时代造就了周励,那么,当今的中国则需要一大批像周励这样忘我奋斗的女性!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宣扬的是一种人与大自然的抗争,《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宣扬的,则是人与人生逆境的斗争。作者描写了自己四十余年的艰难历程,勾画出一种活脱脱的充满青春朝气的周励精神。
我还觉得,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周励的成功,只能说明过去,真正的未来,还在她的脚下延伸,犹如人在旅途,前面还有急流、险滩……
感谢北京出版社王洪先先生编辑出版了这样一本好书,给我们送来了使人赏心悦目的精神晚餐,它犹如隆冬中的熊熊火焰,给我们带来了惊喜、震撼和信心……
我认为,该书还为当今的中国小说人物画塑出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出现,一扫当代文坛的沉寂局面。讨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有助于扭转当代文坛人物形象的苍白化、程式化倾向。这是1993年中国文坛应该做的一件事。
窗外,北风呼呼;窗内,女儿手握着周励写的书,已经酣然入睡。夫君下海南行。墙上的石英钟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我全无睡意,用这枝笔烈军属下了对周励精神的赞美,以此献给周励女士,也献给中国的周励式的人们!
北京一读者
|
| |